中共国务院带头〝吃螃蟹〞
4月28日,中共国务院向其下属的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有关事项的通知》。
该通知针对国务院各部门存在的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印发文件会签时间过长,文件修改、审核、报批环节工作效率低,对文件是否落实到位缺乏经常性督促检查等问题,制定了六条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须在会议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印发;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等等。
《通知》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得到及时贯彻落实〞。
通知最后强调:国务院办公厅将定期检查该通知的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
海外舆论:政令不畅是中共体制带来的死结
据了解,这个通知是根据4月21日,李克强在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文件运转流程新要求制定的。当时,李克强怒斥部长级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通过的文件,常常被〝卡〞在处长、司长那里〝把关〞,一层一层地〝画圈〞,迟迟不下发,有的文件甚至因此变成了〝空中楼阁〞。
其实,〝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现象由来已久。胡、温时代,他们的权力受到江泽民派系势力的严重挚肘,其政令下达不畅甚至无法下达是常态;习、李上台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老人干政的挚肘,但在反腐高压下,中共官场从上到下〝没油水或回扣〞了,早已习惯捞取〝额外收入〞的各级官员既不甘心放弃手中的权力,又不敢收钱不办事,于是就出现了普遍〝不作为〞、〝懒作为〞的怠工现象。
2014年7月,李克强在主持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在讲话中就曾公开承认,中共国务院制定的政策在下达执行中存在〝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的现象。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讲话中,也曾强调要突破不作为的〝中梗阻〞现象。
李克强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要对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近期还在东北视察时放出了〝年底算总账〞的重话。
4月20日,香港《东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李克强所谴责的这种中共中央政策要处长来〝把关〞的情况,看似是笑话,但在现有制度下,却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按照中共官场的工作流程,拟出台文件都先要由处长审查一番,再上报部门领导审批,才能决定这个政策是实施、修正还是雪藏。于是,处长成为实际的政策制订者,部长听处长的意见,总理再听部长的意见。说到底,〝是部长们藉着这个会签流程回避自己该负的责任〞。
文章认为,没有一个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量,要中共地方当局真正放权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这差不多是个死结。
海外舆论则认为,上述现象究其根源都是中共固有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独裁体制早已病入膏肓,从根子上烂透。如果不改变中共的病态体制,只从现象上入手,再怎样〝动刀子、出重拳〞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无力回天。
相关标签: 李克强 处长政治 政令不出中南海
延伸阅读::
- 中共财政部长言辞大胆 与习李大相迳庭
- 比国务院领导权力大? 小处长惹李克强朱鎔基发怒
- 中央警卫局再现人事异动 新任副局长报导诡异被删
- 夏小强:张德江的处境越来越不妙
- 阻李克强推行政令 一现常委处境或不妙
- 遭遇李克强一样难题 朱鎔基如何处理
- 江锡钰:李克强婉拒题词羞煞了谁?
- 李克强要彻查东北粮仓 神秘买家自曝是领导亲兄弟
- 李克强怒发声:第二只靴子必须落地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5/05/01/a119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