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表面材质与病菌存活情况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应用及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
科学家们先是把MRSA和MSSA病菌点到上面有模拟手指印的不锈钢表面上,发现这些病菌在上面存活的时间很长。但若表面换成铜或铜合金的,病菌便很快死亡。这两种病菌衍变出不同机制,即耐抗生素也耐消毒剂,变成所谓的超级病菌,很令医院头疼。
被触摸千遍
汉堡附近的哈尔堡阿斯科勒比俄斯医院(Asklepios Klinikum Harburg)早在2008、2009年就成功地实际测试了铜制门把手的灭菌效力。该医院当时把一部分门把手,换成铜的,进行了大规模测试,得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阿斯科勒比俄斯医院集团下属实验机构MEDILYS的医学负责人苏姗.胡格特(Susanne Huggett)介绍说:〝我们化验证明,铜把手上的病菌数量比不锈钢把手或塑胶把手上的至少要少50%。〞
院内感染,是各国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单在德国,每年就有40到60万患者在医院感染上危险病菌,致使伤口不能愈合,或引发肺炎。德国每年大约有一万五千人因院内感染而丧生。
成功通过测试
德国铜研究所(DKI)也参于了当年的这一现场实验项目。该研究所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协助开发、应用了实际含铜量为70%的铜合金把手。
细菌、真菌、病毒通过这种把手感染传播的危险,实际证明是很小的,因为铜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这一点不仅对医院的一般部门很重要,对敏感部门如重症监护病房等尤为重要。
在防治因其危险性而令人谈之变色的MRSA病菌方面,哈尔堡阿斯科勒比俄斯医院可谓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2014年,这家医院在扩建医院大楼时,又新安装了600个铜把手。
苏姗.胡格特(Susanne Huggett)是阿斯科勒比俄斯医院集团下属实验机构MEDILYS的医学负责人(视频截图/youyube)
美中不足
不过胡格特也表示,2008、2009年使用铜把手后,灭菌效果虽然不错,但也有一个问题。她说:〝时间长了,这些把手开始变色,就像老建筑、老教堂上铜板搭的房顶那样,开始发绿,因为人们每天至少要用消毒剂擦洗一次把手。
老建筑的房顶发绿,美观好看,可是门把手发绿,就会让人觉得很脏。〞生产厂家非常重视医院提出的意见,研制出一种新的铜合金,即可满足医院的卫生要求,也可满足其对外观的要求。
元素铜,神器乎?
其实早在西元前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了铜的效力。他们用铜屑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制备饮用水。他们也用铜医治各种疾病。古希腊人用铜治疗感染病,古罗马人用铜医治伤口、溃疡、皮肤病。
铜,也是美洲古代阿兹特克人的重要医药,主要用于医治口腔、咽喉的感染性疾病。还有古代的波斯人,也用铜治疗疖子或眼部感染。其他一些民族,过去也有用铜治疗头疼、痉挛或烧伤的做法。
15世纪末出生的医学家帕拉塞尔苏斯用铜治疗寄生虫病,甚至还用铜医治哮喘、癫痫、肺结核、霍乱。胡格特介绍铜的效力说:〝我们实验发现,假如细菌直接接触铜材表面,就会死亡,估计是因为细菌的细胞壁受到了破坏。〞
帕拉塞尔苏斯(西元1493年-1541年)当年就已知道铜的消毒作用了(网络图片)
补充而非取代
铜具有灭菌作用,这一点确切无疑,但铜把手并不能取代医院普遍采取的卫生方面的措施。胡格特说:〝铜把手是又一个防控院内感染的补充性措施,有助于加强人们对院内卫生这个话题的意识。〞她表示,医护人员当然还必须遵守现行卫生规定,所有到医院的人,也必须遵守。从成本上来说,铜把手比优质不锈钢把手要贵50%左右。
胡格特介绍说:〝我们现在也为患者、家属等准备了提示,提醒他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进行手消毒。针对这一话题,我们还特别整理出一套介绍资料。〞不过她认为,无论如何,作为补充,铜把手还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不光是替换门把手有助于改善院内感染的情况。〝医院里还有其他一些人们经常用手触摸的东西,比如电动开门键、电梯按钮、自动收款机等等,病房里也有不少,如病床上的扶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用铜的地方。〞把手、扶手、开关,也就是通过手触摸而传染病菌的风险较大的那些地方,改用铜制品,有助于更好地防控院内感染。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隋诗
相关标签: 铜 杀灭 超级病菌 医院
延伸阅读::
- 【禁闻】军队武警被勒令3年内停止有偿服务
- 习近平下令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江泽民时代惊人罪恶隐现
- 华府国会山听到枪击 白宫一度封锁
- 呼市三家医院 手术台〝持刀要价〞 打骂患者
- 清洁妹拾金不昧 归还20万坚拒红包
- 比利时恐攻大难不死 篮球名将遭‘炸飞’
- 2016全美百佳医院 洛阿市仁爱入选
- 这个男生将硬币跟铜片放进水中,没想到的效果出现了……变……几分钟之后就发生了〝比电影还完美的变脸〞!
- 海川:上海执法新手段:预约拘留
- 【广告】扁康韩医院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6/03/29/a125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