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为期16天的中共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七名政治局常委出席。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包括成立国家级反腐机构国家监察委的《国家监察法》。
总理李克强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以2956票赞成,3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监察法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都有超过2900赞成票通过。以往反对票较多的最高法院工作报告,以及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也获通过,不过,都有超过百票的反对票和弃权票。
3月20日,多维网报导称,虽然中共两会政治大戏宣告落幕,而且这两三个月来,包括两会等给予人们足够多震撼,但这并非全部,两会只解决了一半问题,至少埋下四大〝伏笔〞:
其一,进入2018年,中共罕见地召开两次全会。第一次是二中全会,其中心议题是修宪建议,有关将习思想写入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以及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修宪方案都已经在〝两会〞完成。
第二次是三中全会,本身的任务特征可以视为历届〝两会〞换届前的例行动作,议程包括,向两会推荐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及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但此次全会还有一大核心任务,就是把部分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和方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
报导说,〝部分〞的含义必然对应着另一部分,这为外界留下无数遐想,也可以说是〝伏笔〞。 分析认为,中共人大会议上通过〝监察法〞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基本覆盖了国家机构改革的最重要内容。然而,但有关中共党的机构〝部分〞至今未见公布。
其二,中共党的机构改革部分未见公布,合理化解释是〝两会〞权限,仅限于国家机构。按照党政分开的原则,党的机构改革按照《党章》规则则由中共中央自行解决。可以料想,三中全会已通过相关决议,按照以往经验,3月底至4月初或将公布。
其三,包括杨洁篪等中共高层在两会上没做安排,说明这轮改革的确还有后招。
中共十九大上,时任中国国务委员的杨洁篪成功进入最高决策层,成为中央政治局的一员,但两会上,杨洁篪不仅没有跻身国务院副总理还卸任国务委员一职。意味着杨洁篪或将在国务院高层改组中出局。
报导认为,虽然杨洁篪在新一届国家政权体系中暂时没有一个位置,但料更不会就此退出政坛。
杨洁篪曾任中共外交部长,带有江派色彩。2001年,杨洁篪被江泽民任命为中共驻美大使,2004年12月任满回国后出任外交部副部长,2007年4月任外交部长。2013年3月卸职后,转任国务委员。同年8月,兼任外事办主任。
2014年,曾有港媒透露,杨洁篪向中共高层做出渎职检查,承认其任期内放任腐败,违规事件不断发生,部门党纪、政纪涣散、作风堕落等,并提出引咎辞职。
其四,中共人事换血意味着重新洗牌和新一轮任命。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央部委与地方的〝对流〞。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升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当选政协常委等等,预示其原任职务发生变化,空缺待补。
除此之外,新的内阁改组和人大、政协换届,再加上尚未公布的国务院其他组成机构和中共党内机构改革,牵动人事调整的连锁反应,预料在一个月内陆续公布重磅人事调整、党群改革等内容。
(记者李芸报导/责任编辑:戴明)
相关标签: 两会 王岐山 习近平 人事安排 机构改革
延伸阅读::
- 金正恩甩开中共不想做小弟 北京心情复杂
- 韩媒热评刘鹤:比总理权更大的副总理
- 官员两招对付习近平 美媒:官僚系统正陷失控混乱
- 习近平打破中共体制一些格局 究竟有何构想?
- 中共首次对宪法宣誓 在党与政权之间释放什么信息?
- 中共对监察委一个非常规的人事任命释放什么信息?
- 王岐山将如何面对中共多方面的问题和危机?
- 王岐山掌握更大权利 是否“习王体制”格局正式登台?
- 【禁闻】3月20日维权动态
- 金言:习近平能成为真正的民选总统吗?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8/03/21/a136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