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媒新华社报导,这次六中全会主要聚焦〝从严治党〞,将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按照习近平此前对〝从严治党〞的说法,这次针对的〝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这次审议的两个文件中,〝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2003年开始施行。外界普遍认为,这次修改意味着将制订更严格的〝政治规矩〞。
北京时政观察人士华颇:〝可以说对官员是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控形式。以前官员犯了法才能管。现在小错也要从严惩治了。所以对官员小地方的言行管得更严了。〞
中共官媒也为更严格措施的出台铺路造势。六中全会首日,《环球时报》说过去三年以来的反腐运动已经导致至少100万名官员被调查。会议第二天《人民日报》又强调,从严治党只会越来越严,不会〝松一松〞。同时,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播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也从17号开始一直播出到25号,落马大老虎在镜头前详述自己的不法行径,并认罪。
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曾在1980年通过,其中有十二大重点,包括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等。党媒《人民日报》24号刊发评论说,时隔3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制定新形势下的〝准则〞,所谓〝锻造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认为,这暗示着习近平将集权。
旅美时事评论员郑浩昌:〝从现在的情势来看,习近平确实在进一步的集权。但是目前仍有阻力,在香港媒体层面的博弈,就是习遇到阻力,试图借《成报》的嘴喊话的一种表现,准备要对拦路的石头动手了。〞
北京时政观察人士华颇分析,所谓的〝集体领导制〞虽然是邓小平制定,预防在毛泽东后再次出现个人集权,然而在中共体制下却不可能真正实现。
华颇:〝像中共这个体制来讲,不可能是一种的性质决定了松散的集体领导制。中共这个体制来讲,如果领导人没有权威,那是什么事都办不了,可能就会出现乱局。〞
六中全会如果形成〝习核心〞,势必牵动明年十九大的人事布局,这是习近平作为总书记的第二届任期。在第一个任期内,习近平不断清洗江泽民派系贪腐官员,今年截至六中全会前,全国已有近30位〝党政一把手〞职务变动,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
而与他一同推动反腐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届时是去或是留,也是外界关注焦点。旅美时事评论员郑浩昌分析,除了打破〝七上八下〞常委选拔潜规则留任并入常,或者是离任外,还有一种可能性。
郑浩昌:〝(现任)七个常委中,除了习李,王岐山是最年轻的一个,俞正声最老,三个江派常委夹在中间。如果王岐山要留任的话,江派常委也不干呐。所以比较大的可能是,双方会讨价还价。结果呢,年龄较大的张德江和张高丽退下,比王岐山仅大一岁的刘云山留任。这样交换的结果,对习阵营也是明显的利好。 〞
不过,六中全会属于党内闭门会议,讨论详情没有媒体报导,也不受民意监督。而会议结论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评论认为还有待观察。
采访/易如 编辑/尚燕 后制/钟元
相关标签: 六中全会 集体领导制 中央委员 中共体制 反腐
延伸阅读::
- 【环球直击】10月25日完整版(2)
- 【环球直击】10月25日完整版(1)
- 六中全会召开 数千在京访民被抓
- 传六中全会另有决议 19大常委热门人选浮出
- 陕西爆炸现场如战后废墟 死伤数百
- 巧合? 意外? 中共近年重大事故时机敏感
- 中共六中全会登场 习近平铺路十九大
- 外媒:习近平决心破规矩 留任〝反腐大臣〞王岐山?
- 【李天笑快评】中纪委出专题片扫除抓江关键障碍
- 【禁闻】10月24日维权动态
from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http://www.ntdtv.com/xtr/gb/2016/10/26/a1293301.html